Page 176 - 퇴옹학보 제17집
P. 176
176 • 『퇴옹학보』 제17집 韓國性徹法師在Sermon of One Hundred Days對《大般涅槃經》的解讀 • 177
6)
四觀對應藏、通、別、圓的化法四教。 性徹法師引用智者大師所說的「避免
二端」的話,指的是空、假二端。天台宗以三觀對諸法的判釋,性徹法師贊
同此判釋,但不以空、有的方式說,而是說“佛教的最高原則是避免兩端的
中道。” 7)
性徹法師在書中對於空、有的解說不從名相上說明,也就是不以解說「
何謂空」、「何謂有」的方法,而是直接標舉佛教的中道,從中道的角度直接
取消兩端的對立。法師對「中道」的解說大多採取這樣的方式:
“中道是指脫離了所有的對立,把對立融合在一起。佛是怎樣說的
呢? 從哲學的角度看對立時,其中「有、無」是最大的對立。
中道不是「有」也不是「無」,中道是「非有非無」,脫離了「有、無」。然後又
從那兒重新產生了「有、無」,也就是「亦有亦無」。 ……
所以佛說:「有無合故,名為中道。」從這個原理上看不生不滅,所有的
事物都沒有生與滅,互相融合,也不可能不融合;所有的事物無礙自
在,不可能不無礙自在。 所以說「有即是無,無即是有」。” 8)
這大約是性徹法師解釋中道時最常用的方法,第一步說明世間一切
現象都是對立的存在(有、無), 強調中道不是對立的兩端之一(非有非無),
由此擺脫世人對於事物對立的印象。第二步在此不落兩端、非有非無的中
道境界,進一步融合事物兩端,在此無對立的境界立場上觀照世界影現
6) 參見釋大常(2002), 《智者大師立「三藏教」依據之研究》, 《中華佛學研究》第6期, 205-233.
7) “The highest principle in Buddhism is the middle path which avoids two
extremes.”Sungchol, 21.
8) 周靜譯(2008), 2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