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1 - 퇴옹학보 제17집
P. 181

韓國性徹法師在Sermon of One Hundred Days對《大般涅槃經》的解讀  • 181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十二因緣不出不滅、不常不斷、非一非二、不來不去、非因非果。善男子!
                    是因非果如佛性,是果非因如大涅槃。是因是果,如十二因緣所生之
                    法。非因非果,名為佛性。非因果故,常恒無變。以是義故,我經中說十

                    二因緣其義甚深,無知無見,不可思惟,乃是諸佛菩薩境界,非諸聲
                    聞緣覺所及。……善男子!是故我於諸經中說:「若有人見十二緣者,
                    即是見法。見法者,即是見佛,佛者即是佛性。何以故?一切諸佛以此
                    為性。」” 15)



                 法師解釋十二因緣的不生不滅、不常不斷、非一非二、不來不去、非因非果

               是在於這十二因緣之間並不能就這樣認為是線性的、因與果的關係,而

               應從中道的角度思考,在這十二因緣之間,是如何的交互作用與影響,由
               這樣的思考方式,來避免有一個因生出一個果的思維方式。

                 要能真正正確地理解十二因緣,而不是從因果生滅的角度來認識十二
               因緣並不容易,這唯有佛才能達到。凡夫、二乘、菩薩都無法達到的原因,

               法師引用《大乘起信論》說:“菩薩地盡,遠離微細,得見心性,名究竟

               覺。” 解釋說:“菩薩修行,最終超越十地和等覺,就連最為細微的妄想
                  16)
               ──阿賴耶識和根本無明──都寂死不起的話,真如會自然而然出現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)
               這就是見性,這就是究竟覺,也叫妙覺。” 由於在心念上尚有微細妄想,
               因此即便在十地都尚未能清楚朗現佛性,反之,唯有心念上根本妄想的
               全然止息,才能真正得見佛性。




               15)  《大般涅槃經》卷27, T12, 524a.
               16)  《大乘起信論》卷1(T32, 576b), “如菩薩地盡,滿足方便,一念相應,覺心初起,心無初相,
                  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,心即常住,名究竟覺.”
               17)  周靜譯(2008), 45.
   176   177   178   179   180   181   182   183   184   185   186